袁道先

发布时间:2015-06-05

基本简介:著名地质学家,水文地质学家。1933824日生,浙江诸暨人,1952年毕业于南京矿专,同年5月到南京地质学校任教,1958年后,历任山东、云南、广西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技术负责人和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土资源部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IKRC) 主任,中国地质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受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研究方向:

1)水文地质学方面:根据多年的研究撰写了《论岩溶水的不均匀性》On the heterogeneity of karst water论文,并在国外发表;出版了《岩溶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方法》Karst hydrogeology for water supply( in Chinese),专著,他起草了《岩溶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已由原国家地质总局颁发试行,为岩溶地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因地制宜抓住最关键的问题,保证水文地质普查勘察工作的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2)环境地质方面:把环境科学、地质学和岩溶学相结合,提出了岩溶环境学的理论,阐明了其特点、类型以及岩溶地区各种特有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防治对策。他与蔡桂鸿合作发表了专著,多次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讲演或讲学。

3)地球化学方面:对岩溶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作了规定,认为它是岩溶学的基础理论之一。1995年到1999年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项目,研究全球岩溶作用。

4)岩溶学方面:通过全国11个点及日本1个点的溶蚀速度定位观测,建立了岩溶发育与气候、地质条件的定量关系。撰写了《论峰林地形》的论文,对热带岩溶地貌的峰林、峰丛两个亚类的分布规律和各自的发育条件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受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托,组织我国岩溶学术界进行了统一岩溶学术名词的工作,对国内外岩溶学方面近20年来的新认识、新发现作了系统概括,主编并出版了《岩溶学词典》,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国家标准《岩溶地质名词术语》,现已由国家标准局颁发。他还主编并出版了《全球岩溶对比》(1998年英文版),和《中国岩溶学》(1991年英文版),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岩溶,从全球角度阐明了中国岩溶的特色及其发育的地球化学机理。

 

研究项目:连续 3 次申请获准国家地质对比计划 IGCP 299 “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 (1990-1994) IGCP 379 “岩溶作用与碳循环” (1995-1999) IGCP 448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 (2000-2004) ,不仅使得我国的岩溶研究处于国际学术的前沿,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岩溶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配套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自“九五”开始,特别是“十五”以来,更致力于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与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调查研究,目前正负责中科院地学部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院士咨询会的工作。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起草,就“我国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 5 项研究任务,并将其写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典型地区地质作用与碳循环研究”( 2003-2006 )。他先后出访过23个国家,对各国的地质现象作现场测试。并带回大量岩石标本和原始数据作进一步研究,令国内外同行折服。

 

 

 

上一篇:蒋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