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球 精彩地质”作品选登——万华岩的科普故事

来源:地质调查科普网 发布时间:2017-11-03

(转自地质调查科普网)

地球上有很多种岩石,有些是在大海里形成的。地壳运动抬升的时候,沉积在海底的岩石可能露出地表。当一种可以溶解的岩石—石灰岩露出地表的时候,在雨水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像桂林山水一样的景观,这就是喀斯特。

溶洞,是喀斯特的地下世界,就像一个没有门窗的地下宫殿,有时宫殿与宫殿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构成很长的像迷宫一样的网络。它们是地球上最奇特,且充满神秘感的地方。

溶洞,有时非常大!大到可以飞进去一架飞机!那么,神秘的喀斯特地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

地壳运动抬升的时候,会把厚厚的石灰岩挤压出很多裂缝,裂缝成为水流穿越的“小路”。石灰岩遇到自然界弱酸性的水,其中的碳酸钙就会被溶解,被溶解的石灰岩大部分又随着地下水流进江河,回到大海—它的“故乡”。石灰岩中的裂缝越变越大,最后就会形成一个大的地下宫殿—溶洞。这就是喀斯特的奥妙之处。

溶洞,在我国成千上万,几乎每个省都有,每个溶洞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556ZiPiZZ.jpg

万华岩地下河出口

湖南郴州的万华岩,是地下河的一个出口。顺着地下河逆流而上,可一直追寻到地下河的入口,溶洞长度超过七千米;正是弱酸性的地下水日夜不停地溶蚀石灰岩中的碳酸钙,经过上百万年的时间,开凿出这样一个美丽的溶洞。

相传,900多年前,就有人来此探寻,他们打着火把,沿着地下河岸边,进入洞内300米左右,遇到无法逾越的峭壁,听见河水奔腾咆哮的吼叫,以为是传说的鬼怪,望而却步。

之后数百年间,一直无人知晓地下河水从何处来,也无人解开万华岩溶洞之谜。

 

直到100多年前,当地出现了一位勇士,叫陈九韶。他想,溶洞既然是地下水形成的,那么顺着地下水流的方向不就可以找到入口了吗?于是,他决心一探究竟。

他用大木桶作筏,携游伴逆流而上,越过峭壁,直抵河水咆哮处,发现是地下河中央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堵塞河道,因而形成地下瀑布;借助火把的亮光,举目望去,周遭奇石千姿百态。忽然,洞顶的滴水浇灭了他的火把,惊慌之余,只得顺地下河小心退出。

他不甘失败,一而再,再而三,在第四次的时候,他成功越过了大石头,并一路向前,洞中晶莹剔透的奇石令他应接不暇。终于他到了看似地下河源头的地方,河水喷涌而出,这竟是一个支洞。支洞水流的源头在哪里?

他来不及细想,继续顺主洞前行,渐渐地地下河的踪迹不见了,洞底怪石嶙峋,他翻越乱石堆积,隐约看到了一缕阳光,顺阳光的方向,终于到达主洞的入口,他欣喜若狂,在洞壁留下诗文,记录他的喜悦之情。但是,他还是没弄明白,地下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又过去了近100年时间,地质学家和洞穴探险家决心一探究竟。地质学家首先在上游地表寻找河水消失的洞口,就是消水洞,他们找到两个主要的消水洞,宋家洞和瓜棚下消水洞;然后把示踪剂投进消水洞。示踪剂就是一种盐,或者染料。他们把盐投入宋家洞,把染料投入瓜棚下;过了两天,盐从左支洞出来了,又过了一会儿,染料从右支洞出来了。地下河源头之谜揭开了:宋家洞的水进入了左支洞,瓜棚下消水洞的水进入了右支洞。它们都发源于南部的骑田岭。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564MtWzQf.jpg

万华岩洞穴分布图

在地质学家做示踪的同时,洞穴探险家们开始对洞穴进行测量,他们发现主洞有很多麻石的大石蛋,而支洞却没有?洞穴有时低有时高,低的地方扁如窝棚,高的地方狭如裂谷?洞壁两边有很多很多石台,有时一层,有时三层,最多九层?他们还发现,洞内钟乳石有时成堆,有时成线状生长,更奇特的是,洞顶的石钟乳有时在洞道左侧生长,右侧却没有;有时在右侧生长,左侧却没有?洞内还有很多倒石芽,尤其是支洞内特别多。奇怪的是,洞顶石牙缝隙中居然有鹅卵石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5855K4Xo2.jpg

陈九韶在洞内留下的壁书

这是怎么回事呢?探险家们向地质学家请教。

原来,很久很久以前,万华岩这个地方数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地壳处于以下降为主的时升时降的运动中,而海水进来后使这个地方变成了浅海,浅海中沉积了石灰岩,再后来石灰岩上面还沉积了一层砂岩页岩。

等到地壳运动开始以抬升为主的时候,这个地方抬升为陆地,大海消失了,由海洋沉积变成陆地剥蚀。同时,还伴随岩浆活动,岩浆往上侵入,在南部骑田岭形成了大山,周围地壳岩石相互挤压,形成北西向的弯曲,这个弯曲叫褶皱。褶皱一个接一个,相互平行,有的歪,有的斜,有的倒转,此外还发育了一条北东向的断层,以及相伴随多个方向的裂隙。

溶洞的发育演化总是和水有关,在洞内,总能找到水活动的痕迹。

当地壳运动的时候,会使石灰岩产生断层和节理,水才能在其中溶蚀搬运碳酸钙。可是,断层不是一条延伸到头,而是一段一段。因此,那些顺断层发育的洞穴,随着地壳抬升运动,就会形成峡谷,而那些地质构造不发育的地方洞道就可能发育的低矮。此外,因为地壳抬升运动的时候,是间歇性抬升,就是有时抬升,有时暂停。在暂时停止抬升的时候,地下河水不断地溶蚀河岸,在洞壁留下了不同高度的深深的凹槽,纪录古地下河的轨迹,像石台一样,叫边槽。我们看见的只有一层,或三层,或九层石台,可地壳抬升歇停的时候,恐怕不止九层。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600iBAC9s.jpg

古地下河边槽和现代地下河河谷

流水会溶蚀石灰岩,溶解碳酸钙,并将石灰岩搬运,从而形成巨大的空洞,同时那些没有被溶解的石头是没有石灰岩特性的,在水的冲蚀下,随水一起运动,磨得越来越小,变成卵石,变成砂,甚至变成粉,变成泥。

 

因为边槽是过去地下河的河床部分,因此可能有古地下河的砂砾石堆积,随着地壳抬升,有可能残留于洞顶较高位置。另外一方面,就如如今支洞内,由于支洞口狭小,经常造成支洞上游洪水位上涨,形成的地下河紊流,就是各个方向不定的水流,从而对洞壁造成溶蚀,加上洞内地质构造裂隙发育,从而形成以后各种各样倒石芽的石头,叫吊岩。同时,洪水搬运大量的砾石,可能塞满洞道某个部位,等洪水退去,砾石就残留在洞顶的缝隙中。

 

在溶洞深处,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没有四季变化,你感受到的可能只有滴水和流水的声音。但在灯光的照耀下,你会看到许多漂亮的钟乳石,钟乳石是水和石灰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遇到弱酸性的水会溶解,而水中的碳酸钙有时会像我们人体中的结石一样重新沉积成碳酸钙,变成钟乳石,有的挂在洞顶,叫石钟乳,有些立在洞底,叫石笋,有些顶天立地,叫石柱,还有的像窗帘一样,叫石幔。还有石葡萄,洞穴珍珠,这就是洞穴探险家喜欢探洞的缘故。

 

洞顶有断层或裂隙的地方,水才会流出来,沉积碳酸钙。可是断层不一定是直立的,如果断层往左边倾斜,从断层缝隙中流出的水,就会在左侧沉积碳酸钙,这样右侧就没有了;如果断层往右边倾斜呢,就在右边形成钟乳石,左边就没有。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615HgVeqJ.jpg

裂隙倾向左导致钟乳石只在左边生长,而右边没有。

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形成却是非常缓慢,一般每一百年才长一厘米。从一滴水珠长成数十米高的钟乳石也要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因此,洞穴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值得我们保护和珍惜。

溶洞,并非只有石头,空无一物,它也是很多生物的家园。就像城市分成很多街区一样,一个溶洞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626omJ4uQ.jpg

洞穴动物区分带示意图

在洞口附近,光线充足,随四季变化,这个区域叫洞口带;再进去一点,光线变暗,基本可见的区域,叫弱光带;再往洞内深处,就没有光线了,伸手不见五指,这个区域叫黑暗带。

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生长的生物也不一样。

 

洞穴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线充足的洞口带,石山绿色植物生机盎然,但是洞穴空间和光照有限,往往不能满足高大的乔木和灌木的生存,仅仅能够为一些特殊的草本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而灌木、藤本、高大乔木较少。弱光带通过洞口与外界相连,光照强度很小,湿度较大,种子通过雨水、风、动物等带入洞内,生长的是一些耐阴湿的植物,主要分布于潮湿的洞壁、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和洞底,如冷水花、凤尾蕨、苔鲜、念珠藻、蓝藻等,其中蕨类植物在万华岩景区洞穴植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还有些植物由于对洞穴环境的适应,只能生长于洞穴中,离开洞穴环境则不能正常生长,像苦苣苔科的一些类群就如此;但在黑暗带,由于没有光,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就没有绿色植物了,只有像蘑菇一样的菌类生长了。

 

洞穴植物分布狭窄,往往是一个或者邻近的几个洞穴特有物种,不仅稀有,而且还极具观赏价值,如万华岩地下河上游洞口的郴州报春苣苔夏季开花旺盛,似一个洞穴小花园;此外,半蒴苣苔、忽地笑、白接骨和凤仙花等植物都是夏季开花被层植物,可让景区鲜花一片。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636JOtHja.jpg

郴州报春苣苔

洞穴动物呢!它们最初的来源都是地表生活的动物,这些动物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洞穴中,经过长期演化逐渐适应了洞穴环境。蛇、老鼠、飞猫、麻雀等经常在洞口带进进出出,它们叫偶居洞穴动物,就像参观一样,偶尔进入洞内,它们不在洞穴环境中繁衍生存。

 

阳光不能直接到达弱光带,是蝙蝠、金丝燕、斑灶马、蜈蚣等喜居洞穴动物的家园,它们既可在洞内黑暗环境生活、也可在洞外生活,大部分的时间喜欢呆在洞里。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类群,它们不仅拥有很好的视力,而且拥有能在黑暗中飞行的声纳,能以惊人的精确度高速飞行,并能穿过蜿蜒曲折的洞道。蝙蝠将洞穴作为栖息场所,白天藏匿于洞内,傍晚外出觅食,每天吃的蚊虫的数量相当于它自身体重的一半,大部分是农作物害虫,然后回到洞穴内消化、排泄,产生大量的粪便,成为洞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营养来源。

在洞穴黑暗带,温度和湿度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是盲鱼、盲步甲、马陆、潮虫等常居洞穴动物,也叫真洞穴动物的居住区。这里的动物经长期的进化,已完全适应黑暗的洞穴环境,在洞外已失去生存能力。

 

日积月累,生物会逐步与与环境相适应,这叫生物适应性。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如常居洞穴动物长期生长在无光的环境中,它们体色透明,眼睛退化,身体修长,触觉发达等。再比如,盲鱼的幼崽是有眼睛的,在成长过程中,眼睛越长越小,然后眼睛上长了一层皮,最后就完全隐藏了。

 

我国洞穴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洞穴动物均为特有物种,很多真洞穴动物为冰河时期的遗孑物种,堪称活化石,盲步甲就是活化石,是我国陆生洞穴动物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动物类群。在万华岩洞中的张氏万华盲步甲,是新属新种呢,全世界独有。根据调查,万华岩可是具有丰富的洞穴动物的地方呢,初步鉴定就有56种动物。

 

http://img.china-shj.org.cn/2017/09/14/1505376646sAenqQ.jpg

万华岩洞中的新属新种张氏万华盲步甲

在所有的溶洞中,动物食物链都始于洞外世界,偶居洞穴动物、喜居洞穴动物和地下河水将动物尸体、蚊虫、粪便带入洞内,成为常居洞穴动物的食物来源,而且,洞内深处也是弱肉强食。

洞外,日复一日,冬去春来。洞内,只有弱光和黑暗,四季不变,但只要有水进入,有动物生存,地下洞穴就充满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