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水流域建立两种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

来源: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06-11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湘江上游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在武水流域建立两种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

两种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分别为开挖隧道引水灌溉与高落差地下河系统发电。开挖隧道引水灌溉成功案例为香花岭地下河,香花岭地下河长5.3千米,其系统面积约12.5平方千米,通过在位于地下河出口上游约800米处的大井村进行隧道开挖,隧道长约900米,隧道为半椭圆形,高约1.5米,宽约1.2米,连通地下河,利用自然高差,使地下河水流出,该隧道引水枯水期流量 0.035/秒,丰水期流量0.5 /秒,灌溉农田面积2000亩,自隧道修建以来,为下游耕地灌溉用水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高落差地下河系统发电成功案例为红岩地下河系统,红岩地下河系统位于粤北岩溶石山区向星子盆地过渡地区,地下河系统总长约10千米,地下河入口、出口标高落差近300米,同时地下河流量较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地下河系统内共修建了三级发电站。一级发电站引上游红层碎屑岩外源水,采用明渠引水,引水渠道长约400米,年均发电量约为41万度;二级发电站建在地下河中游狭长天窗处,在地下河入口处修建拦水坝,通过隧道引水至发电站处,两者高差约100m,引水隧道直径约为1.5米,隧道长约3千米,枯水期与平水期基本上引走全部水量,引用量在0.52.5/秒之间,年均发电量约为350万度;三级发电站建在地下河出口下游约300米处,通过引水管道引自发电站处,两者高差约25米,引水量在0.53 /秒之间,年均发电量在200万度。该地下河系统自三级发电站修建以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两种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模式的建立为西南岩溶山区提供了成功案例,可推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为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精准脱贫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