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亮点二: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

来源: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03-13

去年在研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141项,新增36项,实到经费3732万元。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专利11项,编制技术标准6项。科技部批准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7项国家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

一是着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全面梳理近年来岩溶所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和科技项目情况,聚焦局党组确定的六大业务方向,深刻分析出成果、出人才难的主观因素,为业务结构调整提供思想基础。着重抓业务布局调整和地调项目落实,从现在落实的项目来看,主要工作领域和业务方向基本有相应的地质调查项目支撑,岩溶地质工作第一次得到全面推进,这为岩溶地质科技创新、为出高水平的整装成果奠定了业务基础。

二是着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期盼十年之久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基地建设作为2018年重中之重工作,完善协调机制,合理安排人员,加大协调力度,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基地项目概算投资,桂林市国土资源局颁发基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桂林市住建局批准基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用地规划许可证,完成了施工监理和施工单位招标工作,围墙、大门、水电的建设有序推进,基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中国设立岩溶技术委员会(标准编号:ISO/TC319),落户岩溶所。岩溶成为我国地学领域第一个具有组织领导制定国际标准的专业。广西区政府批准岩溶所建设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广西岩溶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三年支持经费2400 万元。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中,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自然资源部党组明确把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作为部优先创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中心两年来的工作得到中外专家的充分肯定。 

三是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订支撑服务桂林自然资源景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议,全面参与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建设被列为示范区第一号工程。编制科技部“漓江流域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重大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正在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承担。与桂林理工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校所建立战略科技合作联盟,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联合开展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研究,实现优势互补。与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与能源企业合作,深化碳酸盐岩油气资源研究成果,拓展岩溶地质服务领域。加强与广西、贵州等地勘单位的合作,联合开展岩溶地质综合调查和成果的总结、集成,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协同创新,逐步把岩溶所打造成国内外岩溶地质研究的高地和技术开发中心。

四是着力完善岩溶地质研究技术体系。设完善广西果化、山东羊庄和泰国、伊朗岩溶关键带观测站,阐明岩溶关键带结构特征,创建岩溶关键带理论和监测技术体系。完善岩溶流域碳循环概念模型,创新碳循环调查研究方法,形成人工干预固碳增汇技术。建立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和贵州大小井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概念模型。开展广州、宁乡、铜陵等典型岩溶塌陷的监测,初步形成地面物探和井中探测相结合的大型岩溶塌陷隐患早期识别技术方法体系。发挥中国岩溶地域优势和学术优势,创建调查研究技术体系,引领创新学科方向。

五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蒋忠诚研究员被评为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曹建华研究员被评为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曹建华研究员、谢运球研究员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张远海教授级高工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通过竞聘,1335岁以下年轻技术人员担任2019-2021年地调项目负责人,“五问”“五不唯”的成果和人才评价标准得到充分落实9人获评高级职称。4名处级干部试用期满转正。夏日元、雷明堂、苏春田等三人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二级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