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质+”支撑服务桂林市恭城县石漠化生态修复和脱贫致富

来源: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05-13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组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通过“生态地质+”模式全力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石漠化生态修复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恭城县是国家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境内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发,属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存在着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的配置简单、种植方式不合理、没有科学的石漠化治理规划以及树龄老化等问题;一些贫困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岩溶所“南方石漠化重点区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组成员在查明石漠化生态地质条件、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恭城县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恭城县石漠化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科学选育特色经济植物。通过调查和研究筛选出三类适合在恭城县石漠化地区生存的植物,分别为细叶青冈、榔榆等用材兼绿化树种,红心柚、沙田柚、柿子等经济林树种,黄花倒水莲、半枫荷等药用木本植物。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石漠化治理的物种,将治理石漠化和农民致富相结合,既缓解了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又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开展特色农业种植,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5个自然村近1000人转变农业耕作方式。

二是提高岩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效率。水果种植业为恭城县的支柱产业,但当地因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且无有效水利设施造成干旱缺水,果树无法有效灌溉导致减产甚至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项目组在水果种植业缺水较严重的嘉会镇绵羊脚村和西岭乡大岭山村等地实施探采结合井10口,日出水量3312立方米,解决了1500余人、300头牲畜饮用水和500亩果园灌溉用水问题。同时,大力开发表层岩溶带水,建设表层岩溶泉蓄水工程3座,保障农田及果园灌溉面积100亩,可提高经济效益约20-30%,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开发新型特色养殖产业。针对石漠化自然恢复过程中篌竹大量生长的问题,通过技术引进,在恭城县大岭山村支持5户贫困户开展竹鼠养殖,每户养殖竹鼠200余只。竹鼠养殖一方面控制自然山林的篌竹大面积生长,为维持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每户可实现年收入2万元,增收近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