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断陷盆地火烧-水-氮耦合野外实验平台建成运行

来源: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作者:朱同彬 发布时间:2023-08-31

特殊的地质结构叠加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我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虽经多年的治理修复,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艰巨的挑战。云南断陷盆地位于珠江、长江中上游,隶属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区。与峰丛洼地、高原和槽谷等岩溶类型区相比,云南断陷盆地具有盆-山共存、光照强烈且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地下河深埋等特点,导致该区域植被恢复较慢、演替进程常停滞于灌丛阶段等问题,石漠化治理难度极大。已有研究发现,水分和土壤养分(尤其氮素)是限制断陷盆地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极大地制约了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工程的成效。同时,断陷盆地春冬季林火频发,是云南乃至全国森林火灾的多发区与重灾区,也给石漠化治理带来极大挑战。

针对断陷盆地区植被恢复缓慢和林火频发的现实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在云南建水石漠化区成功建成火烧--氮耦合野外实验平台,并开展监测试验研究。该实验平台将人为火形成的火烧样地与邻近的未火烧样地进行对比,布置2910m×10m小区,开展减水、增水和氮添加等试验,拟通过长期监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和植物群落变化,研究水--氮耦合循环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火烧--氮耦合模式下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石漠化植被恢复缓慢区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火烧--耦合野外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