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来源:地调局岩溶所 发布时间:2022-09-23
 

一、台站简介

平果站始建于2001年,位于广西平果市西北约35km处,以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为核心,面积约3km2200711月被列为国家林业局石漠化长期定位监测站,20119月被批准列入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点,201111月被批准为首批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201312月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石漠化区域火龙果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2016年获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火龙果产业(核心)示范区,201910月被纳入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10月被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平果站是我国西南岩溶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与石漠化、南亚热带岩溶关键带的典型代表,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关键带与水土漏失、表层岩溶水生态调蓄、石漠化治理碳汇效应等监测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1 野外站综合实验楼

二、主要研究方向

瞄准现代岩溶学国际学科前沿,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和岩溶石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科学问题,构建岩溶石漠化监测网络,开展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研究与科技示范,深化岩溶生态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揭示岩溶石漠化及岩溶石漠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及机制,构建岩溶石漠生态系统人为调控技术体系与模式。

主要研究方向为:

1)岩溶石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驱动机制

2.岩溶石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

3)岩溶植被演替及恢复

4.石漠化综合治理及绿色发展。

同时开展国际对比观测研究。

 

三、示范与服务

研究成果有效支撑服务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西南8省(区、市)60多个县得到广泛应用,建立生态示范区8个,指导300多个县石漠化治理工程,带动治理石漠化面积2万平方千米,指导30多个县实施土地整治500万亩;利用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万人次技术人员,吸引西南八省近20万人次学习考察;形成的生态产业仅在广西就推广300万亩,推动平果县开发生态产业,直接经济效益7亿多元/年,带推动百色市推广生态产业,年产值30多亿元,直接带动20万人脱贫,助推平果、马山、丹寨等县(市)脱贫摘帽,辐射带动1000多万人脱贫致富;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决策规划和扶贫成效显著,科学技术部以果化石漠化生态修复成果编制科技部简报报送中央,得到国家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报道100余次。

四、研究成果与科学贡献

1、创建岩溶生态系统理论,开拓岩溶生态学研究方向

2、明确石漠化概念及其分级,揭示石漠化演变趋势与水土资源和生态经济变化的相关性

3、创新岩溶水土漏失理论与研究方法

4、创新性地提出流域尺度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

5、建立岩溶地下水资源有效探测和开发利用模式

6、创新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表层岩溶水综合调蓄技术、岩溶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岩溶石山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等 12项关键技术,形成火龙果、黄花梨、岩溶景观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8个,编制技术标准 12项,获批立项国家标准3项,集成石漠化综合治理“果化模式”等3种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及其关键技术体系,为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7、近5年来实施科技项目100多项,累计经费3.6亿元;发表论文175篇,其中SCI论文61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专利26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

五、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

平果站拥有50年使用权土地100亩、科研实验用房800平方米、实验室6个、可供使用的野外试验场地300亩,建有石漠化、岩溶关键带、水土流失、表层岩溶泉、气象、植被、土壤等观测站点90个,大部分观测站点实现自动观测。建有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特色经济植物种植、生态农业等对比试验区30多个和专题试验场10个。

平果站配置有岩溶关键带监测系统、多通道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等设备70多台(套),总价值1700万元,仪器设备种类齐全,大部分实行自动观测,少量人工辅助观测,观测指标涵盖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植物和碳通量等。同时,野外实验室配备有水质分析仪、团聚体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同位素分析仪和无人机等设备20台(套)。

 

5.1 坡面径流场

5.2 多通道土壤碳通量监测系统


六、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平果站现有在固定员38人,包括研究人员25人,技术人员6人,管理人员7人。其中研究员(教高)8人,副研究员(高工)8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约占87%(博士16人,硕士17人),40岁以下青年约占61%。科研人员研究方向涵盖岩溶环境、生态地质、生态水文、土壤地质、土地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

5年来,培养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人,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3人,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1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杰出地质人才2人,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4人,广西高层次人才2人,硕士35人、博士9人。

七、开放与交流

平果站自建立以来,就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作为相关高校本科生定点实习基地,每年指导本科生实习100多人。每年接待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南宁师范大学、水利部等单位专家学者来野外站考察交流30多人次。依托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全球岩溶资源生态联合实验室平台,野外站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泰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瑞典、西班牙、奥地利、波兰等国家科研院所及有关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

依托自然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实验室和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每年安排2-4个开放课题在野外站开展,每年资助总经费在10万元以上。

7.1 院士专家考察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