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在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丽江地区地表—地下水水质演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岩溶所岩溶水资源研究团队系统采集了玉龙雪山—丽江地区地表—地下水水化学、氘氧和碳同位素样品,重点分析上述指标沿径流方向的空间演化,并对比2005年与现阶段水化学组分浓度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影响区域水环境的时空差异。研究指出:(1)丽江地区地表—地下水水质整体良好,其中补给径流区好于排泄区,地下水优于地表水,排泄于盆地边缘的岩溶泉水质好于以孔隙水为主的民井。(2)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氘氧值沿地表-地下水径流方向增加,碳同位素值减小,钠、钾、氯和硫酸盐在流经主城区后受污废水输入浓度明显增加。(3)玉河河水流经大研古镇后由III类水降低至IV类水(NH4+超标),且古镇内井水钠+钾浓度与碳同位素值、氯+硫酸盐浓度与碳同位素值呈显著性负相关,揭示了古城旅游活动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4)与2005年相比,受市政污水补给的漾弓江钠、钾、氯和硫酸盐浓度增长率大于拉市海、玉峰寺泉和团山水库。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玉龙雪山—丽江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为其他岩溶流域水环境变化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手段。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玉龙雪山—丽江水体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和变化规律及成因”为题,发表于国内地理学权威期刊《地理学报》上。该项工作在中央引导地方专项(XZ202301YD0005C)、广西科技项目(2021JJA150041,No.2023JJD150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278)、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23018)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3268)联合资助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