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联合承担的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东南亚岩溶地质与水环境保护”项目(2020GXNSFDA238013)顺利结题。该项目聚焦岩溶地质学与水环境科学交叉领域,系统阐明了东南亚湿热岩溶区的岩溶环境特征,为全球热带岩溶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支撑,推动了中国-东盟跨境科研合作。
项目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构建了跨国科研协作网。研究团队联合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7国学者,完成东南亚迄今最为系统的岩溶水环境分类研究,划分出高原型、山地型、平原型及岛屿型四类岩溶系统,并总结各类型环境治理案例,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Hydrogeology Journal》。在中越边境归春河流域,项目组首次组织两国科学家联合科考,系统采集越南境内水质样品8份,鉴定浮游植物7门134种、浮游动物23种,发现跨界地下河2处、河流5条。项目成果在第49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等学术平台交流,系统展示了东盟地区岩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岩溶环境脆弱区可持续发展路径,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
项目执行期间,团队核心成员依托该项目获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今后,团队将重点建设东南亚岩溶资源数据库,持续为全球岩溶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为岩溶地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