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所助力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油田深层-超深层油藏高效勘探开发

来源:地调局岩溶所 作者:董红琪 发布时间:2025-05-06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断控岩溶储层精细描述》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并获优秀评级,在断控岩溶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实现突破,为复杂岩溶区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撑,助力油气资源找矿突破。项目形成3方面成果:

一是构建岩溶断控新模式,服务“压舱石”工程。揭示了断层-地貌-水系互馈驱动岩溶储层分异规律,明确“断裂+”全新背景下的断通溶畅、断缓溶畅、断通溶阻的时间分期变换、空间分区分带的断控岩溶作用模式差异,系统阐明了“地貌单元-岩溶系统-缝洞单元-油藏单元关联关系,明确一面三带控缝-控流-控溶-控储差异机制与优质储层富集模式,建立3种高效型暗河储层模式、5种断控富集模式、6种断裂与岩溶差异耦合富集模式。项目研究成果服务中国石油“压舱石”工程,为老油田焕发新光彩增加岩溶力量。

二是创新岩溶缝洞刻画技术,支撑高效开发。形成断控岩溶缝洞精细描述技术方法、构建断控岩溶缝洞体分类判识标准和定量判识图版,形成暗河雕刻技术方法、建立全区弱贯通与贯通类暗河平面分布图,形成一面三带识别技术方法,构建井-震定量判识图版。

三是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经济效益。解析了断控岩溶储层分类分区分带连通模式差异及有利注采措施,揭示差异连通模式下的岩溶地质成因,形成全区连通模式平面分布图。项目成果指导HA11HA601-6RP6-H117个复杂井组合理部署注气替油、弹性注水驱油、氮气泡沫驱油等注采措施,直接节约费用约370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

弱贯通型暗河三维结构图(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至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