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间的科创涟漪—— 南方科技大学师生探秘丫吉试验场

来源:地调局岩溶所 作者:郭芳 发布时间:2025-05-08

谁能不为万年溶洞的地球密码心驰神往?谁能不在竹筏的摇曳中遥想地下河的秘境?谁能抗拒国家野外科研站里跳动的前沿脉搏?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八期生态环境探索营在桂林拉开帷幕。在环境学院李海龙教授、冯炼副院长等五位老师的带领下,18 名本科新生与 2 名二年级学子踏上了探秘岩溶世界的科学之旅。 

在被誉为 "天然地质实验室" 的丫吉试验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郭芳研究员、刘凡副研究员为师生进行了引导和讲解。踏入硝盐洞的幽暗中,师生们手持探灯,跟随郭芳研究员的讲解,触摸着亿万年形成的石笋肌理——碳酸钙沉积的年轮里,藏着古气候变迁的密码;洞穴生物的生存智慧,在潮湿岩缝间演绎着生命的坚韧;自创水文观测设备,监测降雨渗流改写地下河径流的过程。行至 S31 泉畔,碧水倒映着峰丛洼地的岩溶地貌,却也暗藏水文地质的未解之谜。郭芳研究员蹲下身,以泉水为墨,在岩石上勾勒出峰丛区水均衡模型的轮廓:"当雨水穿透这片石灰岩,究竟有多少汇入暗河?又有多少滋养着地表植被?" 随着讨论深入,话题从传统水文监测技术的瓶颈,延伸至气候变化下南方水资源的未来图景。学子们凝视着自动化监测设备闪烁的指示灯,忽然发现课本里的 "水文模型",原是科研工作者在洞穴与泉眼间编织的智慧网络。当学子们为 "一孔多层观测技术" 的精妙设计惊叹时,石灰岩表面的溶蚀痕迹,正悄然勾连起环境工程与材料科学的想象。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始终以 "双一流" 及“卓越工程师”建设为目标,在环境科学领域锚定四大方向:水环境与水资源的深层勘探、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的前沿追踪、低碳发展的循环密码、环境健康的微观守护。本期生态环境探索营活动,不仅让南方科技大学的师生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水文水资源和环境相关的专业,也拓展了岩溶地质研究所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交流,为未来人工智能、数学和物理等学科与岩溶学科交叉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