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平台 > 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开放共享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单位
项目经费(万元)
项目时间
1
岩溶断陷盆地湿地成因类型及水流系统特征研究
张华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5
2021-2022
2
岩溶地下水硝酸盐迁移转化对城市化的响应研究
杨平恒
西南大学
5
2021-2022
3
广西石漠化区火龙果需肥规律及平衡施肥研究
陈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5
2021-2022
4
基于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的岩溶峰丛山区土壤质量评价
覃星铭
南宁师范大学
5
2021-2022
5
桂东北地区全新世适宜期以来环境变化研究
周建超
重庆工商大学
5
2021-2022
6
氮沉降对喀斯特柑橘园土壤碳固定的影响及机制
胡乐宁
南宁师范大学
5
2021-2022
7
典型峰林平原岩溶水系统物理化学参数时空变异特征及成因——以广西桂林甑皮岩为例
王朋辉
贵州师范学院
5
2021-2022
8
岩溶石漠化区不同生态系统中氧化亚氮排放热点
余龙飞
暨南大学
5
2021-2022
9
粤北岩溶地下水中溶解无机碳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梁作兵
中山大学
5
2021-2022
10
晋祠泉岩溶水流系统及污染途径识别
高旭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
2020-2021
11
适应岩溶地下水环境的梯度扩散薄膜(DGT)被动采样技术开发及其应用
陈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2020-2021
12
重庆芙蓉洞上覆土壤CO2中“老碳”与“现代碳”组合比例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
李俊云
西南大学
5
2020-2021
13
桂西南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黑碳含量及其来源研究
徐广平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5
2020-2021
14
山东过去200年石笋古气候重建
赵景耀
西安交通大学
5
2020-2021
15
青藏高原东南部典型海洋性冰川对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的影响
于正良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5
2020-2021
16
岩溶区地表水体中微生物作用下 DOC 向 RDOC 转化的效率和控制因素
贺秋芳
西南大学
5
2020-2021
17
石漠化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李计
西南大学
5
2020-2021
18
基于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精细模拟典型岩溶槽谷水文过程
袁红
湖南农业大学
5
2020-2021
19
自然演替序列下不同石灰岩土壤铁铝形态及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罗专溪
华侨大学
5
2020-2021
20
岩溶区典型稻田土壤中蓝细菌介导砷转化的作用机理
孙玉川
西南大学
5
2020-2021
21
岩溶下垫面改变对岩溶槽谷区多环芳烃运移的影响
周恩民
云南大学
5
2020-2021
22
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产业与石漠化治理成效的互动机制研究
甘雨
广西财经学院
5
2022-2023
23
不同水热水平驱动西南喀斯特森林硝化的微生物机制
肖丹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5
2022-2023
24
基于遥感时序数据的岩溶区碳汇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刘美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5
2022-2023
25
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质联合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甄丽莎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10
2022-2023
26
微生物在典型岩溶区CaCO3-H2O-CO2 三相动态平衡中的作用研究
李琼芳
西南科技大学
5
2022-2023
27
喀斯特河岸消落带土壤-植被-水中碳的年际动态特征
车明轩
西南科技大学
5
2022-2023
28
喀斯特石漠化形成与演化的地质约束
成永生
中南大学
5
20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