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会仙岩溶生态与石漠化综合防治研究基地 |
|
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 |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能量转换和物质运移(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典型岩溶生态与岩溶水(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脆弱退化岩溶生态系统修复为主线,通过对水、土、岩石和生物相互作用过程的科学观测和研究,揭示岩溶水(湿地)系统、岩溶石山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丰富现代岩溶学和岩溶生态系的理论;并通过对典型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修复试验、示范,完善和创新岩溶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体系,探索岩溶地区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脆弱岩溶生态系统修复和高效农业种植的关键技术,并最终达到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有效的关键技术支撑或可推广的成功模式的目标,将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国际岩溶科学理论创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支撑平台、国家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退化湿地等)修复及岩溶水土保持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中心(形成相关调查、监测和国家标准、技术规程、规范或模式)、岩溶石山高效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国家岩溶生态科学普及与人才培养基地。近期力争推进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会仙岩溶湿地修复并促进其尽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
|
研究内容和关键科学问题 |
1、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转换和物质运移(碳、水、钙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 |
2、复杂地质条件下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退化岩溶湿地等)退化的生态过程与机理,以及不同影响(干扰)因 素的厘定与量化; |
3、复杂地质条件下退化岩溶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
4、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特殊过程与机理——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 |
5、促进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典型岩溶特色植物培育、改良与名特优作物高效种植技术。 |
|
基地总体规划 |
根据以上基地建设思路和工作目标,将基地规划为五大功能区。 |
1、典型岩溶石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与培育区; |
2、岩溶石漠化与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功能区; |
3、岩溶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验示范功能区; |
4、岩溶石山高效生态农业种植技术试验示范功能区; |
5、实验测试与办公生活区 |
|
|
会仙基地实验楼 |
|
|
会仙湿地景观 |
|
|
可控温大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