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岩溶面积约占中南半岛岩溶面积的1/4,横跨近11个纬度。泰国岩溶作用强烈,地貌奇特,类型多样,受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影响,从北到南,横跨11个纬度,泰国在不同的纬度带发育有特点迥异的高原峰丛坡立谷、峰丛洼地(谷地)和滨海峰林岩溶地貌。岩溶含水层多发育在以白云岩为主的二叠系地层内,与灰岩含水层相比调蓄能力较强。与中国西南岩溶区比较,泰国热带湿热季风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植被覆盖十分有利于岩溶发育,降雨的均一化程度更高,相当于延长了水岩作用的时间,因而岩溶作用强度更大。高分辨率自动化水文水化学监测和岩溶泉水质测试数据表明,泰国西部岩溶水具有高钙(100-120 mg/L)、高重碳酸根离子含量(8.6-9.3 mmol/L)及高电导率(700-820 μs/cm)特征;旱季土下溶蚀量在28.95-214.84 mg/m2·d之间,年均溶蚀量约为中国重庆金佛山或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区的2-3倍,暗示在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流域岩溶作用显著强于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区。土壤CO2含量的测试数据表明,热带湿热条件下的强烈生物活动可能在岩溶作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与普特地下河发育的地质背景类似,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N23.65°,E108.33°)也发育于厚层硅质白云岩内。该系统位于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境内,是典型的岩溶峰丛山区,年内气温8~30℃,年平均气温20.0℃,年降雨量1756.6mm(2001年)。系统内兰电堂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季节变化特征与降雨密切相关,泉水流量在1.81~55.29L/s之间,年平均水温19.65℃,接近年均气温,但变幅较小,说明与外部环境大气圈、水圈密切相关。水中Ca2+浓度64~92mg/L,HCO3-浓度305~481.9mg/L。监测数据表明,随着雨季的来临,泉水钙离子含量逐渐增加,暴雨期间有一定的回落,但峰值区位于雨季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滞后雨季约2个月。通过与灰岩含水层比较,发现两地的白云岩含水层对泉水或地下河水化学水文过程有相对较强的调蓄能力,但普特泉的Ca2+与HCO3-浓度更高,在弄拉Ca2+、HCO3-的最高值仅相当于普特地下河的最小值,说明普特地下河流域岩溶作用强度更高。普特和弄拉近10个纬度差产生的气候条件差异可能是导致两者水文水化学过程不同的主要因素,如泰国普特研究区4-10月逐月平均最低气温在24~26℃之间,降雨均一化程度更高,月平均降雨量多在70mm以上。
发表论文:章程, 蒋忠诚, Worakul M等. 泰国西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中国西南岩溶的对比[J]. 中国岩溶,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