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寨底试验基地

作者:岩溶所 发布时间:2015-05-31

一、   基本信息 
1
、基地类型(领域):地质类—水文地质
2
、基地地理位置: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位于广西桂林市东部灵川县境内
3
、基地负责人: 夏日元 

二、   基地科学典型性或代表性
  西南岩溶区发育了3000多条地下河,其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由于没有系统开展水循环机理研究,目前开发利用率不足10%,导致干旱缺水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岩溶地下河系统-广西海洋寨底试验基地位于桂林市东郊,流域面积33 km2,中低山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地貌。地下河系统结构完整,东西边界为非碳酸盐岩隔水边界,北部为地下分水岭,南部为地下河集中排泄带。系统内明流与暗流相间,多次循环,具有研究岩溶地下含水介质结构和水流运动规律的典型条件,对西南岩溶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   基地主要研究观测内容
1
、岩溶地下河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研究:包括岩溶水文地质系统不同水文地质要素监测方法、数据自动传输与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2
、岩溶地下水循环研究与试验:包括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三水转化机制,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系统对水资源的调蓄功能等。 
3
、地下水流动规律与不同介质水流交换机理:包括地下河管道水流、裂隙水流运动与相互交换规律。
4
、地下河系统水质演变机理:包括地下河系统中溶质运移特征、化学离子的吸附和净化能力、微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染防治等。
5
、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研发。
6
、地下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研究:主要开展不同埋深、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充填物条件下的溶洞探测技术和方法。

四、   基地已有研究成果 
1
、缝洞含水介质地下水系统评价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2
、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监测试验基地—基于水化学场的水循环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3
、桂林海洋~寨底地下河流域水复合污染调查与评价研究取得进展 
4
、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监测与水循环试验取得进展

五、   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 
1
、基地固定人员情况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综合研究基地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开展工作。基地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0名,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及高工6人,中级和初级职称10人。
2
、基地人才培养情况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接受博士后、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接受本科生来基地实习;作为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技术骨干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岩溶形成演化机理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效应技术人员。

六、   基地的基础条件
1
、典型的野外现象现状海洋-寨底地下河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已查明地下河管道长度,总排泄口位置及发育情况。该点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和水化学组分。流量由二级矩形堰结合上游矩形断面测定;地下水位由3个观测井控制;水化学组分由多参数水质仪 Manata-2 自动监测。
2
、场地及基础设施岩溶地下河系统-广西海洋寨底试验基地,控制流域面积33 km2。基地设施包括三部分:(1)野外水文地质自动化观测点。(2)野外水文地质试验场。(3)基础配套设施。
3
、主要仪器设备(1WFX-40型浮子式水位记录仪(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3Mini-Diver 4)气象监测系统
4
、制度建设制订了《岩溶地下河系统-广西海洋-寨底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基地职责、基地的日常运行管理、人事聘用管理、人员考核、基地仪器管理、基地数据资料和成果管理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