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丫吉试验场

作者:岩溶所 发布时间:2015-10-19

 

一、基本信息 
1
、共建单位:广西国土资源厅
2
、基地类型(领域):岩溶水文地质
3
、基地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朝阳乡丫吉村
4
、基地负责人:姜光辉

二、基地科学典型性或代表性 
  在我国南方岩溶地区,水资源具有其特殊性。存储岩溶水的空间是经过地质演化历史形成的裂隙、溶蚀裂隙、管道和洞穴,岩溶水的流动分为分散式的渗流和集中的管道流。这些特征是导致岩溶水脆弱性和开发利用难度大的原因。在南方地区具有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两大地貌,这两种地貌类型在我国南方岩溶区分布广泛,峰丛洼地地貌在南方的分布面积占整个岩溶区的90%,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性高、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需要掌握岩溶水的分布规律,以催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丫吉试验场包含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两种地貌,其中峰丛洼地地区包含四个岩溶水文系统。降雨在峰丛洼地地区补给岩溶含水层,通过泉水排泄,代表了岩溶水在岩溶含水介质中的一个循环周期。场区全部由泥盆系融县组灰岩构成,岩溶发育强烈。

三、基地主要研究观测内容
1.
岩溶峰丛洼地地貌类型区表层岩溶带调蓄功能与水利工程试验研究 
2.
岩溶水文系统三水转化与水文模型试验研究 
3.
岩溶动力系统运行机制与碳汇效应试验研究 
4.
岩溶含水层包气带水文学试验研究

四、基地已有研究成果
(1)
实现了丫吉试验场S29S291S31S32四个排泄出口同时观测的局面。 
(2)
实现了表层岩溶带岩溶水多样化岩溶差异同时观测的局面。
(3)
2010年的坡面流观测为基础,提出岩溶地区的坡面产流机制属于饱和产流,产流现象受到地貌和尺度效应的影响.

五、社会服务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共8人到丫吉试验场参观。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研究员主持“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理与调控技术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寻求与丫吉试验场合作,开展生态水文学研究。

 

六、本单位支撑基地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
  丫吉试验场科研团队共9人,有院士1人,研究员3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研究员3人,研究实习员1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4人,每年在丫吉试验场做毕业论文的研究生有1-2名。

七、基地的基础条件
  1、典型的野外现象现状丫吉试验场具有典型的峰林平原和峰丛洼地。峰丛洼地真正发育在厚层纯灰岩上,峰丛高峻挺拔,洼地封闭,具有椭圆形、长条形、多边形等形状。土壤为棕黄色石灰土,厚度分布因坡度而变化,山峰顶部分布极少,山麓、垭口部位较多,洼地底部土壤最多,厚度约1-5米。洼地中都有落水洞发育。 
  2、丫吉试验场具有特色的是表层岩溶泉。据详细调查,在2km2范围内发育表层岩溶泉8个,并且这些表层岩溶泉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在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泉被开发作为山区饮用水源。在极少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试验场的岩溶泉都得到很好的保护。经过二十多年的封山育林植被类型从草丛演化到现如今的灌丛,这为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岩溶和水文的变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3、丫吉试验场面积2km2,大部分为山地,有一块为平原。岩溶泉出口都修建了渠道和标准观测站。有水文地质观测孔9个,分布在洼地补给区和S31岩溶泉出口附近。修建房屋8间,建筑面积40m2。修建场内道路600m,上山道路800m。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拥有4大试验区,分别是岩溶水文系统试验区、坡面流试验区、表层岩溶带试验区、界面水均衡试验区。

 

4、制度建设 
  成立管理处,专人负责基地的维护。设立基地科研部,负责长期观测站点的科学仪器更新、维修和日常观测,负责科普宣传活动的联络、接待、组织和宣传,
  负责科研成果的整理。基地的科研活动实行开放式管理,本单位和外单位的人员均可以在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观测,基地的气象和水文长观资料可以共享。